自6月以來,浙江、廣東等地越來越多的企業“叫苦連天”,苦嘆生存困難、生意難做,甚至有媒體在稿件標題里打出了金融海嘯時期用過的字眼“倒閉潮”。與此同時,一種共識認為,本輪企業困境主要起源于多種成本增長的疊加效應。記者近日在走訪珠三角生產企業時卻發現,在融資難、融資成本過高的表征之下,讓企業最最“頭大”是原材料成本的波動,這種波動被企業家戲稱為“過山車”式的上漲。
原材料價格波動對企業影響最大
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7月中下旬對廣東全行業作了一項調查問卷。出人意料的是,服務企業認為,“用工成本增加”和“原材料價格波動”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遠大于“銀行貸款難”或是“人民幣升值”。
“過山車式的波動對企業影響很大。”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劉岳屏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服裝的原料上漲了20%,更為要命的是,從去年5月份到今年2月份國內棉價從每噸1.7萬元升到3.5萬元,到了7月份又回落到2.4萬元,波動十分大。
“企業接單反而虧本,有些企業干脆不敢接單,今年服裝工廠開工率為71%,出口企業開工率僅為63%。”劉岳屏告訴記者,服裝業正處于優勝劣汰關鍵時期,多數企業持觀望心態。
廣東是全國最大的服裝生產省份,服裝業也是廣東主要產業之一。受到成本波動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廣東服裝業的增幅已經出現了放緩現象。
“目前玩具行業確實有一些困難,但并不像外界所傳的那樣嚴重。”中國玩具協會副會長、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平分會會長梁鐘銘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說,玩具行業目前面臨的困難是無數外資中小企業面臨的共同困難:原材料上漲、人力成本上漲、銀行信貸縮緊以及人民幣匯率上升。
在所有的困難中,梁鐘銘將原材料上漲排在了首位。根據他的統計,今年上半年玩具行業的原材料成本上升了25%。上漲來自兩方面,一是國內原材料供應價格的上漲,二是歐美等國對玩具生產標準的提高,這使得很多企業不得不更換新的設備以提高生產品質。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前不久對廣東1000家直通車服務重點企業進行一項問卷調查發現,有36%的企業反映原材料平均購進價格環比上升,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影響較大。根據這項調查,我省有80%的中小企業表示綜合生產成本同比上升,其中19%的企業漲幅超過20%。
生產資料國際價格出現上揚趨勢
“僅一種主要原料,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就一直向上沖,從幾千塊漲到了1萬多!”記者一提問,長期從事油漆涂料生產的業內人士孫文蕾就吐著舌頭,聲調明顯激動起來。
孫文蕾描述的這種原材料是水性涂料的一種主要的原材料,名叫“鈦白粉”。白色顏料中80%的成分都是鈦白粉,它無毒,具有最佳白度和光亮度,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種白色顏料。
雖然專家認為,由于涂料的主要成本在渠道中,鈦白粉大約僅占涂料綜合成本的13%,即便是鈦白粉價格翻番,涂料企業只要把價格提高7%就完全可以消化,但是“行業的普遍做法是采用替代品。”孫文蕾坦言,涂料業并未采取漲價的辦法來消化增加的成本。
中國制造業真的可以回避得了鈦白粉嗎?“國內廣大普通民眾幾乎沒有幾個人知道鈦白粉是一個怎樣的產品,更不明了鈦白粉對于國民經濟指標意味著什么。”中國涂料協會鈦白粉行業分會副秘書長鄧捷提醒記者。事實上,眾所周知的“杜邦公司”,一直將鈦白粉作為主打產品,可見其“身份顯赫”。
記者通過搜索找到了這種不被公眾熟悉的化學名詞。原來這種化工原料可廣泛地應用于涂料、塑料、造紙、印刷油墨、化纖、橡膠、陶瓷、化妝品、食品和醫藥等工業,是世界無機化工產品中銷售值最大的三種商品之一,僅次于合成氨和磷酸。
自去年開始,在風險投資上,鈦白粉表現異常強勢。高盛澳洲商品團隊的預測,鈦白粉的其中原料鈦精礦現貨價格年內將有30%-70%的漲幅。全球第一大鈦白粉生產商杜邦早前在越南已經宣布,將于9月份開始提高其部分國際市場的鈦白粉售價。隨即,日本、北美的主要鈦白粉廠商也相繼宣布將于今年10月1日起全面提高該產品價格。
這就是國內諸多像化工業這類行業生存狀態的一個真實寫照。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國際原材料價格增長拐點出現,使得許多日子好轉起來的廠商被逼得措手不及。
原料價格上漲遠超產品價格漲幅
數據進一步證明了來自于原材料采購成本上漲的壓力。“上半年廣東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IPI)增長了7.5%,比出廠價格指數(PPI)漲幅高3.7個百分點。”廣東省一位官員告訴記者,原料價格增幅遠大于成品價格,意味著企業的利潤正在大幅縮減。
“上一輪金融危機時,沖擊基本來自海外訂單,對我們的影響還不大,這一波成本上揚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生產,內銷企業也不能豁免。”知名服裝企業百斯頓的林錫源直言,許多生產中低檔服裝的企業利潤空間正在被擠壓,中低檔產品價格敏感度高,“一年來,布料漲了10%、工資漲了20%,還有運輸費用和稅費也在增加。”
“不像金融危機的時候,實際上玩具業目前并不存在接單難的問題。”東莞哈一代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森林告訴記者,當前玩具業面臨的問題實際是生產成本的上升幅度超出了銷售價格的上升幅度,因此很多企業不愿意接單、不敢接單。但玩具行業的大規模疲軟并未出現。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梁鐘銘的證實,梁鐘銘說,目前的情況跟金融危機有本質的不同。“那個時候是沒人來買貨,是外部問題,我們無法解決,而現在的問題是內部成本問題,是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根據廣東省玩具協會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廣東省玩具出口呈增長趨勢。
對于目前玩具業面臨的種種困難,梁鐘銘并不對行業感到灰心。在他看來,玩具業永遠是朝陽行業,“因為始終都會有小朋友,所以始終都會有對玩具的需求。”他認為,解決玩具行業困境的方法依然是轉型升級。“其實這一次情況沒那么糟,就跟企業練出了一些"肌肉"有關系”。梁鐘銘說,2009年金融危機后,在廣東省政府的要求下不少企業開始了轉型升級,沒有轉型升級的企業也至少具備了這樣的意識,因此在這一次的困難中,很多企業有了一定的基礎和準備,不至于遭受重挫。
下半年企業虧損面勢必擴大
廣東省主管工業的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分析,上半年,企業生產成本節節攀升,下半年這種趨勢預計會持續下去,宏觀層面一邊要加快轉型升級一邊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其實是在倒逼制造業“新陳代謝”。“總之,我們對下半年的有利形勢不可高估,對困難和問題不可低估。”
值得注意的是支柱產業所受到的影響。廣東省發布的上半年數據顯示,廣東電子信息業、汽車制造業兩大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分別下降17.4%和14.2%。這樣的下降各拉低全省工業利潤增速2.9個和1.9個百分點。而廣東最主要的經濟區域廣州、深圳兩市,工業利潤總額也同比分別下降5.7%、3.3%。
“我們高度關注下半年經濟形勢,廣東做過壓力測試,由于廣東的工業產品大部分是衣食住行相關的剛性需求,因此,我們認為,經濟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不太可能。”廣東省經信委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雖然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很大困難,虧損面在增加,但上半年多數行業利潤仍保持增長。“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604.4億元,同比增長7%,增幅比1-4月回落3.6個百分點,全省37個工業行業中有28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